今年底,位于北碚区的相国寺地下储气库将建成。记者5月12日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,我市将通过多种方式保障天然气供应,相国寺储气库项目只是多项缓解我市“有气无力”局面的举措之一。
据介绍,我市的天然气供应主要由中石油保障,2009年“川气东送”重庆支线建成后,中石化也依托普光气田向我市供气。截至目前,全市所有区县均使用上了天然气。全市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0.3%,远高于全国3.8%的平均水平。预计到2020年,我市天然气需求将达到216亿立方米/年。
不过,我市目前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只有2亿方,而按现有70亿方消费量需要的储气调峰能力是14亿方。
相国寺储气库年底建成,缓解“气短”
“为此,我市将增强天然气储备调峰能力建设。”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,目前正在建设都市区外环天然气管网,建成后可增加5亿方左右的储气调峰能力。
通过加快中石油相国寺储气库项目建设,我市一个时期内的调峰能力可得到保证。远期,市发展改革委将推动建立10亿-20亿立方米市级天然气应急储备体系,确保我市拥有一定规模天然气量的自主调配、调峰能力。
相国寺地下储气库项目位于北碚,是国家天然气环形管网宁夏中卫-贵阳联络线的重点配套工程。储气库设计库容为42.6亿立方米,年调峰规模超过22.8亿立方米。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约144亿元建设。按照计划,今年7月该储气库将具备注气条件,今年底建成投运。
“这是我国油气四大战略通道中,西南战略通道的重点配套工程,是国家规划的四座地下储气库之一,是西南地区首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,承担云贵川渝桂天然气调峰任务。”该负责人称,这座储气库的建设,对重庆地区天然气的季节调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,将极大缓解重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矛盾。